張健豐:北白川宮是在嘉義戰死 非病死

張健豐花10年查證尋訪,認為北白川宮重傷後戰死。 記者謝恩得/攝影
【記者謝恩得╱嘉義縣報導】
「東武天皇北白川宮是戰死,不是病死。」十多年來專職寫
灣最大規模的抗日行動「乙未戰爭」,根據各方文獻和田野
大莆林戰役中戰死,不是日本官方記載的病死台南。
「台灣先民孤立抗日,比後來的中國及英國、美國等抗日更
時戰事正盛,日軍可能擔心主帥戰死的消息會打擊士氣,於
的文獻和資料。政府應選適當地點興建專屬的乙未戰爭紀念
整呈現給世人。
張健豐是大林糖廠子弟,祖父、父親都從事糖業工作,他專
師10多年,原本想了解糖廠歷史,卻意外投入乙未抗日史
究」等書,並在傳記文學等書刊發表專題。
張健豐說,清末年(西元1895年),日本首度發動攻打
白川宮能久親王擔任大將軍,率近衛師團精銳部隊親征,當
往西一路南攻,花4個多月打到嘉義,沿途遭遇各地抗日軍
28日在台南病死。
張健豐說,北白川宮死亡後,日本在台灣落腳的31個地方
碑或神社, 10年來他和嘉農棒球隊長吳明捷的外甥鍾志正逐一探查,
分是古戰場,也是抗日先烈青山埋骨之地。
當年10月9日到17日在嘉義大林有場戰役,13日北白
30日上海「申報」有報導指10月17日半夜,日軍大本
白川宮應是16日在大莆林戰役重傷,17日回到雲林莿桐
張健豐說,台灣結合大陸來台的人士所主導的乙未抗日,很
這方面的研究,能補充台灣史在這方面的斷層,讓年輕一輩
【2016-10-28/聯合報/B1版/全台焦點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16-10-28 《聯合報》〈雲嘉南〉《張健豐:北白川宮是戰死 不是病死 》
專家:北白川宮是在嘉義戰死 非病死
2016-10-28 03:58聯合報 記者謝恩得/嘉義縣報導

「台灣先民孤立抗日,比後來的中國及英國、美國等抗日更早、更壯烈。」張健豐說,當時戰事正盛,日軍可能擔心主帥戰死的消息會打擊士氣,於是集合官方和民間合力編造假的文獻和資料。政府應選適當地點興建專屬的乙未戰爭紀念館,將這段台灣先民驕傲,完整呈現給世人。
張健豐是大林糖廠子弟,祖父、父親都從事糖業工作,他專科畢業後在工廠當了電子工程師10多年,原本想了解糖廠歷史,卻意外投入乙未抗日史,10餘年來已出版「乙未戰爭研究」、「乙未割台憶舊路」、「日落台南城」,並在傳記文學等書刊發表專題。
張健豐說,北白川宮死亡後,日本在台灣落腳的31個地方,興建能久親王「御遺跡」紀念碑或神社,10年來他和嘉農棒球隊長吳明捷的外甥鍾志正逐一探查記錄,發現紀念碑所在部分是古戰場,也是抗日先烈們青山埋骨之地。
